导弹艇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重要的护航艇类型,其搭载和运用方式直接影响舰队的战斗效率。导弹艇通常分为对舰输出型(如RB7、CVM011)和隐身特化型(如虚灵),不同类型的导弹艇在搭载时需要根据主舰属性、战场需求进行针对性配置。每艘主舰默认拥有两个护航艇搭载位,但需注意轻型主舰仅能搭配轻型护航艇,重型主舰则适配重型护航艇,违反规则将无法完成搭载。
导弹艇的搭载流程需通过战机生产线解锁生产权限,随后在舰队编成界面选择主舰并拖拽已生产的导弹艇至护航艇槽位。搭载后,导弹艇将继承主舰的移动速度与部分增益效果,但其独立武器系统仍保留原有特性。例如CVM011重型导弹艇的防空火炮可切换对舰模式,虚灵隐身导弹艇的干扰系统能降低被命中概率,这些特性不会因搭载而改变。合理的搭载顺序应为优先部署高生存或高爆发单位,例如将虚灵置于首位利用其闪避技能吸收伤害。
导弹艇的加点策略直接影响上舰后的实战表现。对舰型导弹艇(如RB建议优先点满冷却、伤害、暴击三项属性,中期补充对巡洋舰特攻策略;隐身型导弹艇(如虚灵)则需强化闪避技能与对小型舰船输出。需注意CVM011等兼具防空能力的型号,若舰队缺乏防空掩护,可牺牲部分对舰伤害加点,转而提升对空命中和伤害。动力系统的闪避加成与装甲系统的隐私涂层对所有导弹艇均为通用优先级。
导弹艇上舰后的战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弥补主舰火力盲区,针对驱逐舰、护卫舰等小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二是通过特殊技能干扰敌方锁定或提供额外防空火力;三是利用高速机动性执行侦查与骚扰任务。实战中需避免将导弹艇单独暴露于敌方主力射程内,建议搭配前排高护甲舰船吸收伤害,或依托星体地形进行遮蔽作战。后期面对高护甲舰队时,导弹艇需依赖暴击和策略技能维持输出效率。
维护与升级是保障导弹艇持续作战的关键。每次战斗后需及时修复耐久损耗,并通过蓝图研究提升基础属性。技术值应优先分配给导弹攻击系统的冷却缩减和伤害强化,其次优化动力系统的闪避性能。若资源充足,可为导弹艇装配增加射程或命中率的专属装备,但需避免过度消耗电子货币影响主舰发展。定期检查舰队中导弹艇的等级与科技树进度,确保其强度与当前赛季的敌人护甲成长匹配。